电子技术教研室——教学大赛初赛准备研讨

时间:2021-12-02浏览:153

电子技术教研室和基础教研室全体成员于2021年11月30日开展学院教学能力大赛初赛准备研讨活动。讨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16学时比赛内容、参赛教案的准备、教学实施报告。

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传感器课程中温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两部分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做到课程教学内容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积极践行课程思政。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原则上以2-4学时/次为宜,每件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效果、反思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线上教学的要及时总结相关经验。中文字符控制在5000字以内,插入的佐证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一般不超过12张。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3-4段课堂实录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应在实际教学(含顶岗实习)场所拍摄。课堂实录视频每段时长8-15分钟,总时长控制在35-40分钟;每段视频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作品的视频中一般要有不少于2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每段视频文件命名需有明显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