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但具体在实施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内外部环境复杂,限制发展的因素较多,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2023年3月7日智能电子应用教研室开展了高职院校关于“三教”改革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讨论。
首先由主持教师介绍了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背景和内涵,向大家展示目前兄弟院校在实施“三教”改革普遍面临的困境和采取的相应对策。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员,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同样的一些问题,教研室成员分别结合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经验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职业教育应该是以学校和企业联姻的跨界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人才,关于教材方面,老师们认为,教材更应该聚焦企业的典型岗位,分析典型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讲义教案,编写出一定数量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适应行业、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内容上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形成合适的学习模块,必须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目前亟待解决的是能否组建一个校企合作的团队完成教材开发的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老师们也积极努力,克服困难,今年司翠平、张晨两位老师就申报了企业实践项目,深入企业,提升专业素养,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旨在夯实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希望学校、系部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教师协调好企业实训、轮训的制度和教学考核机制的矛盾。针对教法改革,大家普遍认为,对于学生要多采用鼓励式教育,同时加强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完全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全要素中,真正实现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推动“课堂革命”的教学改革。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对“三教”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围绕“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问题构建稳定、持续、有效的教育改革机制,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供稿人:郁镭
照片:郁镭
审核人:丁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