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1南京创新周暨“空间飞行器技术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活动的通知

发布者:李木香发布时间:2021-06-23浏览次数:2639

 各系(部)、处(室)、继续教育学院: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全力推进“理念新、机制新、面貌新、成效新”新机电学院建设,助力“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献礼建党100周年。按照市委创新委《2021南京创新周活动方案总纲》部署要求,聚焦新时期新形势下空间飞行器技术及产业创新发展,紧扣产业创新、技术变革,促进航空航天产业人才培养,学院举办“2021空间飞行器技术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名称2021南京创新周暨“空间飞行器技术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二、活动时间:2021年6月24日上午(星期四)

三、活动地点万象城手机入口官网(高淳区鹿鸣大道33号)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高淳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高淳区科学技术协会

万象城手机入口官网

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  

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

支持单位: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

五、参加对象(规模400人):

1.省、市科协领导、市教育局领导;

2.高淳区领导;

3.高淳区相关部门以及高职园、慢管会、开发区负责人;

4.相关行业协会、代表企业(50人);

5.高校、南京机电学院师生代表(300人)。

六、日程安排

(一)开幕式

主持人:  万象城手机入口官网副院长孔德丽

8:30-9:10   嘉宾签到以及观众入场

8:45-9:10   重要嘉宾会见

9:15-9:20   主持人开场介绍

9:20-9:25   省科协二级巡视员、学会部部长李政致辞

9:25-9:30   高淳区委副书记张朝霞致辞

9:30-9:35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致辞

9:35-9:50   南京高职园、高淳区通航产业园推介

Ø 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管委会主任孔桂红南京高职园推介

Ø 国际慢城党工委委员、投资促进部部长汪春荣高淳区通航产业园推介

9:50-9:55   签约仪式

9:55-10:05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顾元刚讲话

(二)主题报告

10:10-10:50  主旨报告

火星着陆自主导航与制导技术(崔平远院士)

10:50-12:00  专题报告:

1.空间站与交汇对接(王志瑾教授)

2.智能制造与航天高端装备制造(胡毅院长)

七、有关事项

1、请各部门积极组织师生代表参加论坛活动,其中各系组织60名师生代表观摩论坛活动;

2、与会人员请着浅色上衣、深色长裤装;

3、活动期间请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不要随意走动,注意保持会场秩序﹔除通知要求的参会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会场。 

                        科研及校企合作处

                        20216月22 

附件1:主讲嘉宾介绍

附件2:座位图

附件1:

主讲嘉宾介绍 

崔平远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与控制、轨道设计与优化。承担"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专著4本。曾任国家月球探测工程重大专项论证组成员,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目前,担任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助理、兼月球探测技术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深空探测研究》主编,《自动化学报》和《宇航学报》编委等社会兼职。1996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入选航天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2005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012年受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王志瑾  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1983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飞机设计专业,1994-1999年在莫斯科航空学院航天系攻读博士学位,于1999年7月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飞行器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飞机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力学》《飞行器零构件设计》《空间飞行器设计》等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发表多篇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学术论文,出版一本专著《飞机结构设计》。曾参与我国运-7飞机改型设计,歼-7飞机改型设计,某军用运输飞机电子装备试验场改装设计,歼-10飞机、z-10飞机的研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并与国防科研院所合作多项研究项目。主持完成的《新型皱褶夹芯结构设计和降噪性能研究》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胡毅  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动力机械与装置专业,历任航天晨光副总设计师、总工艺师、总信息师;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晨光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能化改造副总设计师,中国复杂产品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联盟 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特别顾问。担任国标委全国管路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管路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柔性管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委员,主编《膨胀节安全应用指南》。担任东南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江苏省军民融合专家库专家等十余个社会职务。长期从事高端装备研发、特种装备研发工作,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获得中国航天基金奖、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附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