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的辅导员沙龙于11月22在勤政楼教工之家会议室举办,主题为“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制度、生活负担、心理咨询等工作。”
当代大学生都是“95后”。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获取,也更依赖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尤其是“95后”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对辅导员开展日常性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途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月教育部思政司发布的《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的辅导员工作的九大工作职责中也明确提出了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所以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成为必然趋势。
王卓老师兼任电子工程系应用电子151班的辅导员,她认为身为辅导员就首先可以通过主动创建班级QQ群的方式,为他们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利用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对其进行主动的、积极的管理,及时给予关心。其次辅导员对网络新媒体要把握主导、积极疏导、正面引导。第三辅导员对创建的网络交流平台要依规管理,培养信息员。第四适应学生特点,完善自身素质,第五在新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心态,主动向学生请教。
信息工程系杨运中老师从可能出现的挑战开始谈面对挑战应对的措施:要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新媒体加强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我们要主动学习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提高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分享了他的经验。
机械工程系刘丽老师从要切实做好思想引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针对性做好心理辅导。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交往中自我开放、积极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新媒体与学生保持畅通的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管理班级、监督出勤、整顿宿舍,做好各方面正面的宣传和引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三个方面为我们分享她的经验。
人文社科系杨辰辰老师就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分享了她的经验,要正确运用新媒体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自动化工程系贾涵老师从6个方面分享了她的经验:1、网络新媒体是个双刃剑,一方面是方便沟通、自由表达思想、受众广泛,另一方面各种思想潮流一起涌来,正确不正确的思想都会给学生们带来影响;2、使用他们的特有语言,让我们师生融入一起,提高工作效率;3、利用新媒体平台谈一些学生们感兴趣或切合时间节点的话题。两篇投稿我都有看也分享了,确实很有针对性,字里行间饱含对学生的关心;4、通过不经意的分享,向学生们展示正确的生活工作方式;5、利用QQ群从点滴的关心开始,6、在使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加强交流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面对面与人交流能力的锻炼。
辅导员也在积极适应时代要求,把握当代大学生特点,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的能力的提升,使辅导员学生日常性管理工作的方法、途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学生适时的教育、引导、管理,促使辅导员日常性学生管理工作更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