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技术教研室:“AI智能有效赋能课堂教学”主题教研

发布者:杨军发布时间:2025-03-05浏览次数:51

3月4日下午,供用电技术教研室在敏行楼308室开展“AI智能有效赋能课堂教学”专题教研活动。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专业课程的融合实践,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AI工具的应用场景、操作技巧及教学成效展开深入研讨,为提升教学效率、优化课堂质量注入新动能。

AI辅助教学:从题库构建到课件生成

活动中,武建卫老师分享了利用DeepSeek智能工具优化高压电工培训题库开发与PPT课件自动生成的经验。通过精准的提示词指令(如明确知识点范围、题型比例及难度梯度),DeepSeek可快速生成符合行业标准的试题库,并自动标注答案解析。同时,结合Kimi平台的模板匹配功能,能够一键生成结构清晰、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将原本需要数小时完成的备课工作缩短至30分钟内。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标准化培训场景,为教师节省了重复性劳动时间。

智能备课与课堂互动:豆包助力继电保护课程

王俊吉老师以《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为例,展示了豆包AI在备课环节的应用。通过豆包的“AI提问”“实时翻译”及“文献总结”功能,快速整合继电保护领域最新技术案例,并生成互动式教学脚本。例如,输入“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实例”后,豆包可自动生成包含计算步骤、常见错误分析的教学案例,同时支持中英文文献对照阅读,显著提升了备课效率。王老师强调,豆包的“划词搜索”功能还能实时解答学生课堂疑问,增强师生互动。

AI赋能实践教学:PLC课程的虚实结合探索

林敏老师结合《PLC应用》课程,分享了AI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他利用AI虚拟仿真平台,构建PLC编程的交互式实验场景,学生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模拟工业控制流程,系统即时反馈调试结果。林老师表示,这种“虚实结合”模式不仅降低了设备损耗成本,还提升了学生对复杂控制逻辑的理解深度。

多工具对比:AI技术落地的选择策略

唐建伟老师系统梳理了当前主流AI工具的特点,并对比其适用场景。他指出:DeepSeek擅长逻辑推理与专业内容生成,适合题库开发、技术文档整理;豆包在实时交互、多语言处理方面表现突出,适用于备课资源整合与学生答疑;Kimi的PPT一键生成功能可大幅简化课件制作流程;虚拟仿真AI平台则能有效弥补实训设备不足,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唐老师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特性“组合式”使用工具,例如“DeepSeek生成内容+豆包优化互动+Kimi设计课件”的协同模式。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案例分享与实操演示,展现了AI技术赋能电力专业教育的多元路径。未来,教研室计划建立AI教学资源库,并开展教师智能工具应用培训,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供稿:顾晟吉

审核:韦玉龙

终审: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