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基地

 


陆晨芳技能大师工作室

地点:笃行楼一楼  负责人:陆晨芳

工作室领办人简介:
  陆晨芳,女,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南京市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平台负责人、学院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负责人;近几年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入选人员、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江苏工匠”智能装备数字化技术应用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技师、南京市十佳职教教师入围奖、南京工匠市级比武入围证书、南京欧美同学会2019年度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等荣誉。

工作室工作思路: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标准,探索人才培养“123”模式。
  一个目标:以培养数控机床调试人员为目标;
  二个重点:以培养专业技能为重点、以打造技能队伍为重点;
  三个对接:大赛文件与学习任务对接、大赛训练与学习方法对接、大赛评分与学习评价对接。
  通过人才培养“123”模式,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生产一线和教学一线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作室技能攻关:
  以“强基础、高素质、复合型、创造型”为体系,构建技能模块。
  模块一:强基础
  包含数控机床电气设计、数控机床精度测量,主要学习电气控制、精度测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思政:对照标准、严守规范
  模块二:高素质
  包含数控机床电气调试、数控机床加工,主要学习机床调试、机床加工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课程思政:安全意识、质量意识
  模块三:复合型
  包含数控机床在线检测、工业机器人上下料,主要学习数控机床和测头、工业机器人等设备的集成知识和技能
  课程思政:与时俱进、高端智能
  模块四:创造型
  包含数控机床外围功能开发,主要学习外围功能开发的创新知识和技能
  课程思政:创新意识、创造精神


数控车床实验基地

地点:笃行楼1  负责人:苏昌建

数控车床加工是加工制造行业中的一种先进机械加工方法。本实训车间主要承担《数控编程与工艺》、《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在该数控加工实训场所学生可实现CNC一体化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水平和加工能力:掌握多种主流的数控系统,掌握一定的加工工艺、切削工艺、刀具选择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了解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区别,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和特点的真实环境。学生在本实训室中经过数控车中级、高级工的基本技能训练,再经过强化实训,能够掌握数控车床基本操作技能和编程技术。经劳动部门技能鉴定考试后能够获得劳动和保障部门颁发的数控车中级、高级工职业技能证书。


南京机电・铖联齿科3D打印产业学院

地点:笃行楼202  负责人:徐磊

万象城手机入口官网与南京铖联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教育改革号召,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共同创立了南京机电・铖联齿科3D打印产业学院。该项目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求的高素质增材制造人才。

20233月启动建设至202412月竣工,该产业学院总投资达283.5万元,引入了四台金属3D打印机及其配套后处理设备,建立了完整的义齿加工生产线,位于笃行楼202室。此生产线不仅支持定制化义齿的设计与制作,也促进了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学院组建了一支由15名专任教师和7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4%,硕士学历教师占比60%,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者占87%,确保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高质量结合。

双方还致力于办学机制创新,构建了涵盖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等多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订单班”定向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3D打印技术,并提前适应职场环境,成为企业所需的技术骨干。此外,学院还建立了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实践基地,为区域内的3D打印技术培训及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南京机电・铖联齿科3D打印产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追求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努力探索并实践适合新时代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数字化检测中心

地点:笃行楼302  负责人:林红艳

数字化检测中心专注于精密测量技术的教学与实践,配备了测量工具、三坐标测量仪和光学测量仪等精密设备。测量工具种类齐全,能够满足各种零部件的测量需求,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坐标测量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能够实现对零件的三维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精确测量,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光学测量仪则利用光学原理对产品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等进行测量,具有非接触、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通过本实训室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掌握各种测量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产品设计创新中心

地点:笃行楼306  负责人:韦星屿

产品设计创新中心主要承担《计算机平面设计》、《3D基础建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是学院与创维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室,深度合作协同育人。该实训室服务于工业设计及机械相关专业,是学生进行产品创意设计、产品模型建立、CMF认知、逆向工程等学习的场所,也为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提供训练和比赛场所。该实训室实现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操作的教学支持,从产业项目到创新孵化的环境构建,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


机械创意设计实训室

地点:笃行楼211  负责人:邵加丽

在注重“创新教育”的今天,高校为将实验课程从“单一型”“验证型”向“设计型”“趣味性”转变进行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机械创意设计实训室通过鼓励学生利用三维软件如:NX、中望3D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设计,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CAXA工程师等系统创新,达到有力推动机电等工科教学方式革新。本实训室为校级国产工业软件示范性创新设计中心,同时还承担着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为中望软件“1+X”证书认证中心。


机械创新设计中心

地点:笃行楼209  负责人:邵加丽

本中心涵盖了机械行业中常用的传动机构和零部件,满足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装备控制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能力训练要求。为学生提供连杆机构拆装与工作分析实训、齿轮传动机构拆装与结构计算实训、轴系工作分析实训、紧固件拆装与工作分析实训、带传动拆装与工作分析实训、链传动拆装与工作分析实训。


技能竞赛基地

地点:笃行楼1  负责人:陆晨芳、吴彬、项立富

机械工程系目前有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多轴加工技术、数字化工业设计三个项目备赛中,师生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多次在各项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获奖学生不仅获得了荣誉和企业的奖励,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训场所配备了数控仿真实训台、四轴数控加工中心、五轴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装调数铣台、三维扫描仪、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为进一步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硬件条件。对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新职业,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将继续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钳工实训室

地点:笃行楼212  负责人:周学冬

钳工实训室位于学校笃行楼二楼,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环境整洁、明亮,布局合理。实训室配备了标准工量具、设备和教学设施,主要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紧密围绕钳工岗位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涵盖钳工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工艺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钳工实训室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实训室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装配钳工中级、高级)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全面的学习环境。


李家喜劳模⼯作

地点:笃行楼403  负责人:孙菁

李家喜劳模工作室是以劳模精神为引领,以技术创新、技能提升、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工作平台。实践经验丰富、成就卓越的劳动模范作为领衔人,吸引一批有志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潜心钻研加工中心、多轴机床等设备的操作技能,更新专业知识、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创新劳模精神传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广大师生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热情和动力,推动劳模精神在高职院校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发挥劳模在攻坚克难、带徒传技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人才技能提升,培养技能精湛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