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院师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及实践能力,强化全院师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吸引、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经研究决定举办万象城手机入口官网华拓杯第一届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系部工作小组
组长:傅雪
副组长:贡英桐、张玉婷
组员:顾窗林、张萌、谭俊兰、朱燕舞、严得琛、唐亚、李萍
参与对象:全体教职员工(含外聘和兼职人员)、全体在校学生
二、 大赛简介
活动名称:万象城手机入口官网“华拓杯”第一届创新创意创业大赛
三、 活动时间
2014年4月-2014年11月
四、 活动目的
活动宗旨: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活动主题:爱生活,爱学习,爱设计。
五、 大赛形式
大赛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一)创新创意组
1.创新制作类,以科技发明制作、标识物设计、教学仪器设备改造与设计等为主,作品最终以设计方案+实物形式呈现。以项目计划书评审、实物展示(作品设计图纸、实物样机或模型、视频录像)、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
2.创意设计类,以科学设想方案设计、生活小创意、机电文化创意设计等为主,作品最终以创意设计方案形式呈现。以项目计划书评审、创意方案演示(作品设计图纸、视频录像)、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
(二)创业实践组
1.创业计划类,以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计划制定等为主,作品最终以创业项目计划书形式呈现。以创业项目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2.创业实践类,以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的实际创业项目为主,作品最终以创业项目计划书及对应的实际运营证明材料等形式呈现。以实际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六、 大赛要求
(一) 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需立足学院教育教学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包括学习生活中有关电子、机械、自动化、信息、人文艺术等各种创新创意作品和创业项目,充分体现创新创意的“新”、“奇”、“特”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2.参赛者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7人,一个团队限报一个类型。学院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相关团队参赛。所有参赛项目均需通过所在部门审核,每个参赛者必须使用真实身份报名,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3.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参赛者可以自行设计,也可以由集体设计并制作相应作品或方案,不得仿冒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否则取消参评资格,并承担一切由此引发的所有后果。
(二)参赛作品类型说明
1.科技发明制作: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设计产生的科技发明创造作品、工程设计作品、机器人创意设计作品等够代表师生科技创新水平和奇思妙想创意的作品和方案。
2.教学手段或专业实践能力创新:侧重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的改造与设计、辅助教学教具的改造与设计等,或者与参赛选手专业背景相关的发明、制作、生产工艺流程革新、产品功能优化等。
3.科学设想方案设计:对未来展开科学合理的想象,参赛者需利用CAD、Photoshop、Fireworks、3Dmax等软件进行展示或进行模型展示。
4.标识物设计:可利用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商标、品牌设计,平面广告宣传方案设计(弘扬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正能量的广告宣传片,)参赛作品需创附带详细说明。
5.生活小创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点子方案,设计出革新创意作品或小工具。
6.机电文化创意设计:为弘扬机电精神,宣传机电理念、特色、文化,可以设计相关的文化产品,如制作小礼品或与此有关的创意作品。
7.麒麟生态科技文化创意设计:为麒麟生态科技文化活动设计相关宣传作品。
8.创业实践:主要以创业计划书的形式展现,要符合市场规律和创业规律,注重创新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可包括已创业和未创业两类项目,即有创业意愿并已注册公司的创业项目计划书及和有创业意愿但未注册公司的创业计划。创业计划书要明确创业可行性、市场分析、同类行业竞争力等内容。
七、具体阶段性安排
本次大赛时间为2014年4月-11月,分为比赛动员、预赛、初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30号以前),要求召开集中动员大会,宣传比赛的意义和目的。
(二)预赛阶段(6月30日以前),各系在充分宣传、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开展系部相关竞赛活动,并于6月30日前预报参赛项目及选手名单。
(三)初赛阶段(10月中旬),大赛组委会邀请校内相关专家对各系选送的作品进行初步审核,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不高于参赛总数的50%)参加决赛。并由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在10月下旬将进入决赛作品名单及评审意见反馈给各系部。
(四)决赛阶段(11月中旬),各系部根据反馈意见指导参赛者对参加决赛的作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做好作品的展示和答辩准备。11月中旬,在学院举行决赛,通过现场展示方式评出各类奖项。
八、其他事项
(一)宣传组织,请各班级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大赛,并邀请专业负责人参与本专业的宣传动员活动。
(二)作品推荐,各专业教师至少申报1件参赛作品(每个专业教学团队申报类型中《创新制作类》、《创意设计类》至少各一件);学生作品推荐比例不少于每件/30人(每班/2件),要求作品里涉及《创新制作类》、《创意设计类》、《创业计划类》、《创业实践类》。英语、数学、思政、体育教研组教师积极参加
人文社科系
2014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