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赛促学 以学促知 以知促行

发布者:rw-fb发布时间:2021-11-24浏览次数:141

教学技能大赛正如期进行,大家都处在备战中。11月23日下午,人文社科系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博学楼111教室召开教研会。会议主题为“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奖作品赏析”,会议由张兰玉老师主持。

会上,推进了教学技能大赛备赛进展情况,并强调了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设备,如语音教室辅助听说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认真学习并分析探讨了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教学大赛特等奖刘晓兰老师的授课视频。刘晓兰老师作品讲授课文的标题是 “Where are all the plumbers?”,整堂课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导入设计新颖,激发学生兴趣。刘老师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超级马里奥— —“世界上最有名的水管工” ——作为导入,紧扣课文题目,为课文讲解做好了铺垫。听力练习的设计既提供了有效的语言输入材料,又启发了学生去思考: 1)水管工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2)这些平凡工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蓝领工人的紧缺性和近些年的招工荒之间的关联。

2.内容剖析深刻,难点把握得当。根据教学目标,刘老师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课堂教学。为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包括:在文章理解层面上,理解美国蓝领工人难招的原因,并最终认识到蓝领工作的价值;在语言学习层面上,专门引导学生做了语音纠正练习,确定学习难点为主语从句和重点词汇 trade,并联系商务常识,讲解了 TM和R的区别。

3.教学过程娴熟,师生互动流畅。刘老师始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在阅读理解环节,她将学生分成了两组并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开展阅读,搜寻关键词,把握中心思想,调动学生思考并对比蓝领工人的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而有效地阅读、积极地参与。 2)在讲解乡村俱乐部时,她所展示的图片和关键词非常生动形象,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课文中所反映的问题——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低。 3)提出问题和思考后,她迅速引导学生一起寻找原因,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找出蓝领工人难招的真正原因。

4.教学意境提升,学习意义升华。课文内容讲解完毕之后,刘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进一步分析了难句的结构,启发学生归纳作者的观点,即鼓励年轻人学一门技术,而不是去当销售人员,并以此组织学生开展口语对话练习,给了学生思考、讨论和做出决定的机会。她抓住学生讨论后的时机,结合学生就业,指出蓝领工人们干一行爱一行、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

5.语言功底扎实,教学仪态端庄。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刘老师具有扎实的功底,无论是从单词发音、句式理解,还是教学过程的把控、教学思路的引领,都展现出高超的能力和水平,可谓设计精巧流畅,讲解酣畅流利,板书大气似流云,表达自然如流水。在讲课中她显示了较高的语商,给现场评委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教研会结合教学大赛,帮助每位老师巩固教学大赛流程,结合自己教学比赛的内容,助力帮助教师打造更生动的英语课堂,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能力。教学大赛促进大家更好的地去向同行学习,同时促进大家对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理解,并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