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研室开展“非遗创意艺术设计在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的研讨会

发布者:叶绘发布时间:2024-12-11浏览次数:67

20241210日下午,艺术教研室在博学楼110开展了非遗创意艺术设计在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研讨会。本次会议由王卓老师主持。

在此次分享会上,王老师针对非遗创意艺术融入教育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她指出,非遗创意艺术绝非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艺术形式,其更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的关键载体。在教育层面,她着重强调了把非遗元素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她举例提到,像剪纸、泥塑这类传统创意艺术形式若能被引入学校艺术课程,便能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进而有效培养他们对非遗的浓厚兴趣以及敬重之情。与此同时,组织社区工作坊与体验活动,邀请非遗艺术家现场传授技艺,让居民与学生亲身参与到非遗创意艺术的制作流程之中,这无疑是推动非遗文化广泛普及的极为有效的途径。

在创新方面,她列举了诸多极具启发性的创新案例,其中涵盖了融合现代设计元素的实践、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以及跨界合作项目等方面。她着重指出,借助数字媒体技术,例如AR/VR技术手段,能够以互动性极强的形式将非遗元素予以呈现,极大地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同时,把3D打印技术与传统手工艺有机结合,用于创作非遗文化主题的立体艺术品,还有开发智能机器人来表演非遗节目等举措,都是非遗创意艺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通过此次分享,大家在非遗创意艺术设计方面得到以下三点共识:第一,文化传承基石。非遗创意艺术设计进教育,能系统传递非遗技艺与文化内涵,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者,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第二,创新能力引擎。以非遗为素材,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结合现代审美与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培养其独特的创意视角与动手实践能力,适应新时代需求。第三,教育多元拓展。丰富教育资源与课程体系,让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从单一学科迈向跨学科融合,提升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为培养全面发展且具文化底蕴的人才开辟新径。

图:朱燕舞

文:王卓

审核:叶绘